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网 / 乡村振兴 / 正文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1113”模式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

今年以来,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立足市情,采取“1113”模式,着力增强乡村振兴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匀东镇格多苗族村寨“四月八”



小围寨马尾村创新管理模式

建立一套领导有力的指挥体系


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市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累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等会议27次,及时研究解决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保障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出台《都匀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明确21条工作措施和5项保障措施,推动领导体制、政策体系、工作机制有效衔接,逐步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强化挂帮服务。印发《关于建立都匀市乡村振兴指挥挂帮体系的通知》,成立市级乡村振兴指挥部以及10个乡镇(街道)级乡村振兴指挥部,实行市级统领、片区推进、分级负责的全面包保责任制,形成市委常委包镇、市领导及市直部门包村的挂帮服务体系。市级指挥部由市党政主要领导任“双指挥长”靠前指挥,负责统领全市乡村振兴全面工作;镇级指挥部由市委常委任指挥长,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本片区乡村振兴工作;其他副县级领导任片区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并负责自己所联系村的乡村振兴工作;市直部门主要领导每月至少一次到所包保村开展调研,并结合部门优势和行业特点做好所包村的乡村振兴工作。

强化结对帮扶。因村选派392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赴111个村(社区)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全市4000多名干部与14439户脱贫户继续“结亲戚”、持续开展结对帮扶。自今年5月工作队进驻村(社区)后,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906件。



2021年驻村工作队出征仪式

健全一套落实有效的监测帮扶体系


健全防返贫预警监测机制。采取“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方式,常态化对全市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及突发性人群进行动态监测管理。今年以来,都匀市共组织开展大排查4次,完成核查研判分析线索5466条,新增“三类人员”17户64人录入全国防贫监测信息系统管理。

健全防返贫帮扶机制。都匀市组织相关行业部门针对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疫情影响等易返贫致贫关键因素,分类落实帮扶措施,通过落实产业帮扶、综合保障、技能培训、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健康扶贫等帮扶措施,有效化解返贫风险,实现“动态清零”。

健全防返贫保险机制。都匀市投入89.4万元为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购买返贫致贫责任保险。自参保以来,345户农户累计获得赔付47.1万元。



都匀市扶贫队深入乡村开展义诊

完善一套推进有序的分类施策体系


做好分类摸底。对全市有农村人口的112个村(社区)进行分类摸底,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基层治理状况等因素,划分为集聚提升型64个、城郊融合型26个、特色保护型16个、搬迁撤并型6个。

明确推进措施。制定《都匀市关于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划分示范引领村57个、重点推进村29个、基础夯实村21个、移民社区5个,分类做好统筹部署。示范引领村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高标准、高起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重点推进村坚持一手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手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逐步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夯实基础村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提升“3+1”保障成果,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强化示范引领。明确坪阳、双新2个村申报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翁江、潘硐等8个村作为市级示范引领村。科学编制“一方案两规划”和乡村振兴重点建设项目任务清单,集中资源力量全力推进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引领全市乡村振兴。



凯口大坝水稻种植

探索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有”模式


致富有组织以书记主任“一肩挑”为突破,调整占岗不履职、能力水平较低的村干部,把政治素质好、带动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优秀农村致富带头人选拔到村干部岗位。通过调优支部班子、储备后备力量、锻炼青年干部等方式,不断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党组织+合作社+产业”的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换届后,预计110个村(社区)实现村书记、主任“一肩挑”。

带富有能人充分发挥能人在聚资金、技术、人才、产业中的动力作用,找准村级能人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吸引本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形成能人创实业带动群众创家业的全民创业格局,形成了“扶持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能人带动效应。全市能人型村干部占到村干部总数的92%,基层党组织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发展有路子用足用好财政衔接资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都匀毛尖茶、蔬菜、生猪、刺梨、中药材、国储林等主导特色产业,推动坝区经济、坡地经济、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竞相发展。截至目前,全市茶叶面积达到37.83万亩、蔬菜种植达26.48万亩次、果树种植达7.25万亩,完成中药材种植2.88万亩、刺梨抚育提质增效1.1万亩,生猪出栏17.79万头。


0


汇特通公司音乐

汇特通】【知身边


下一篇: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上一篇:《万企兴万村行动倾斜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专项工作方案》发布

网友留言评论(0)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